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,要實現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戰略任務,就必須要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。202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,按照重慶市衛健委部署,為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,重醫附一院作為第一批試點的15家醫院之一,率先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規劃與實施。
重醫附一院是全國首批"三級甲等醫院",是一所融醫療、教學、科研、預防、保健及涉外醫療為一體的重點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。隨著醫院高質量發展和智慧醫院建設進程不斷深入,醫院運行的各種信息系統對帶寬、時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,醫院亟需一張大帶寬、低時延、廣覆蓋、易部署、易運維、易演進的數字網絡底座支撐。
F5G全光網絡具有超大帶寬、確定性低時延、全光纖聯接、部署簡單等諸多優勢,可以很好地支撐海量醫療數據的實時交互和醫院網絡的高效運維。
為此,重醫附一院攜手華為,以智慧病房改造項目作為試點項目,在院本部、金山院區、第一分院(大禮堂院區)、第一分院(虎頭巖院區)、青杠老年護養中心部署F5G全光網絡,完成1500余間病房從普通病房向智慧病房的改造。智慧病房為患者提供更全面、更及時的診療數據,豐富患者宣教模式,暢通醫患溝通渠道,大大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。
打通醫院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。從以前的手寫護理看板、手寫床頭卡升級為智能護理看板、智能床頭卡,病人信息一目了然,護士工作效率和工作規范程度提高90%以上;病人風險標識自動獲取,風險預警和移動護理更加及時、準確,為精準護理提供高效決策建議,保障患者安全;臨床交接班簡單快捷,極大改善了病區交接班效率。
與傳統網絡相比,F5G全光網絡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,具有抗電磁干擾強、體積小、重量輕、傳輸距離遠、帶寬大等特征,可以為醫院提供一張多業務承載、架構簡單、靈活擴展、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,使得遠程影像閱片、醫療物聯網、智慧病房、智慧門診等多類場景能夠快速部署實施。
1957年,原上海第一醫學院(現復旦大學)附屬醫院分遷至重慶,為今天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誕生埋下伏筆。歷經6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,重醫附一院將踔厲奮發繼往開來,按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,持續開展電子病歷、智慧服務、智慧管理"三位一體"的智慧醫院建設。通過將全光網絡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精準化、個性化地融入醫療應用場景,全力打造"以患者為中心"的優質高效醫療服務,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