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114訊 8月21日消息(水易)日前,中國電信啟動AI算力服務器(2023—2024年)集采,以訓練型服務器為主,可以說是為了大模型訓練而來。
一方面,中國電信自研推出的星河通用視覺大模型、生成式語義大模型TeleChat都離不開AI服務器。另一方面,作為第一梯隊的云服務商,也能為更多用戶提供大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服務。
需要指出的是,AI是本次集采的一大亮點,因為這應該是中國電信第一次將AI算力服務器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進行集采。當然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細節是中國電信對國產AI算力產業的支撐。
公告顯示,本次集采的產品品類包括I系列服務器以及G系列服務器,I系列CPU采用Intel至強可擴展處理器,G系列CPU采用鯤鵬處理器。其中,I系列規模為2198臺,G系列規模為1977臺。經C114測算,以G系列為代表的國產化服務器規模占比超過47%。
為建設智算中心集群鋪路
從前不久中國電信在2023上半年財報中披露的信息來看,中國電信持續優化“2+4+31+X+O”算力布局,上半年智算新增1.8EFLOPS,達到4.7EFLOPS,增幅62%;擴大通用算力,通算新增0.6EFLOPS,達到3.7EFLOPS,增幅19%。
從這些數字就能直觀看到,在人工智能時代,中國電信對算力布局的重心已經向智算傾斜。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2023算力大會上指出,目前算力基礎設施正由通用算力為主向通算、智算、超算一體化演進。
為了滿足千行百業對智算的需求,中國電信全面深入實施“云改數轉”戰略,充分發揮云網融合優勢,積極打造云智、訓推一體,云網邊端協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礎設施。同時,推進“中心-。吘墸”四級算力建設,打造可滿足多個大模型同時訓練的公共智算中心。
中國電信發布的《智算產業發展白皮書》數據顯示,我國新增算力設施中智能算力占比過半,預計2025年智算規模占比超過85%。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欒曉維也明確提出,中國電信將適度超前布局建設算力基礎設施,加快開展智算中心集群建設。
另外,中國電信積極構建大帶寬、低時延、高可靠、智能化的DCI網絡,打造東西向1/10/15ms、南北向1/5/20ms時延圈,實現分布式算力基礎設施的高效互聯。同時聯合產業各方共同打造面向智算的高速無損、確定性網絡,定制新一代液冷服務器,推進傳統數據中心向支持全液冷架構的AIDC演進。
圖源:攝圖網
可以看到,中國電信本次集采的AI服務器產品是基于新形勢下,為建設智算中心集群鋪路,進一步提升云網融合算力基礎設施的能力。與此同時,這也能夠支撐中國電信進一步強化算力、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提供豐富的產品和高品質的服務,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培育健康信創AI產業鏈
值得一提的是,這不是中國電信第一次這么大力度支持國產化芯片的服務器,早在2020年的服務器集采項目中,就將全國產化服務器單列出來進行采購,而且占比接近20%。2021年的服務器集采,全國產化占比則超過25%。
雖然這一次AI服務器的集采規?瓷先ゲ皇翘貏e大,但是如果說把之前的GPU服務器作為AI服務器的話,規模還是有非常大的增長。同時接近50%的國產化份額配比,凸顯了中國電信作為央企,對拉動民族產業鏈的責任和使命。
圖源:攝圖網
其實對于國產化智算的適配工作,中國電信一直在推進,在上個月舉辦的“中國互聯網大會——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與算力網絡融合發展論壇”上,中國電信大模型技術專家李康就介紹,中國電信將會與國產芯片廠商聯合打造信創大模型訓練平臺,支持開創信創大模型。
此外,將智算產品化落地的天翼云也在持續推進國產化工作,在“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·云生態大會”期間,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小明就介紹了天翼云國產化“H”(“一橫兩縱”)能力體系持續完善,在此基礎上持續提升自主研發能力,推進國產化適配工作,目前已經在多行業持續全面落地。
回過頭來看這接近50%的支持力度,能夠激勵國內AI算力產業鏈加快關鍵技術攻關,加速技術落地,同時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完善產品能力,進而實現追平和趕超。畢竟目前來看,國內AI服務器的核心芯片仍然重度依賴國外頭部供應商,因此只有先用起來才能有突破的可能。
柯瑞文也表示,中國電信將始終牢記“國之大者”,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,構建“云網能力底座+行業應用平臺”深度融合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新模式,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產業集群,與業界攜手構筑算力新生態,持續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