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114訊 8月3日消息 近日,廣東聯通聯合華為、鼎橋在廣東聯通5G創新實驗室(5GAIA廣東聯通5G創新中心)完成首個商用RedCap DTU終端測評,并發布首張測評證書。據介紹,本次測評驗證了RedCap商用終端的可用性、可靠性及端網協同能力。
RedCap作為最新的蜂窩物聯網技術,自2022年6月標準凍結以來,憑借優異的5G NR技術特性,迅速獲得產業界的青睞,從系統到芯片到模組到終端,產業鏈不斷推進產品開發,IMT-2020 5G推進組和運營商也組織了多項技術和產品測試工作。
經過一年多緊鑼密鼓的努力,產業鏈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工作,包括終端側也有多款行業終端亮相。隨著鼎橋首款5G工業DTU完成商用測評,意味著RedCap已經能夠全產業鏈推出商用產品,有望如業界預期,在年內進入到商用階段。
首款5G工業DTU“含金量”十足
據了解,本次測試囊括了基礎網絡功能、性能及端網協同能力驗證,基于華為OpenLab 5GC及廣東聯通5G創新實驗室全頻段RedCap測試環境,對鼎橋RedCap DTU終端在900MHz、2.1GHz、3.5GHz頻段環境下的硬重啟、軟重啟接入、APN配置、切換、峰值速率、穩定性、時延、網絡參數上報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測試及驗證,測評結果符合預期。
這意味著鼎橋5G工業DTU能夠在三大運營商的5G專網中部署,證書的含金量十足。從產品看,鼎橋5G工業DTU基于3GPP R17標準設計,支持IPSec、L2TP等VPN功能,具有以太網口、RS485、RS232、USB等接口,速率可達226Mbps/120Mbps并支持高精度B碼授時;此外擁有IP40防護等級,工作溫度可達-20℃~75℃,可滿足工業場景的多樣化連接需求。
據C114了解,5G盡管已經商用4年,但物聯網市場上仍然以NB-IoT和Cat.1/ Cat.4等4G技術主導。原因在于,5G 早期聚焦eMBB場景,雖然能力很強,成本高、功耗大,不利于在行業市場的規模應用。“能力裁剪”的RedCap,既擁有NR特性,也降低了終端速率和功耗,從而降低了芯片成本,為大規模商用奠定了基礎。
通過測評,鼎橋5G工業DTU不僅完美滿足RedCap各類指標,同時體積小巧,可集成于AGV小車、巡檢車、機器人等工業設備中,因而能在多個行業場景得到廣泛應用。例如正在蓬勃建設的5G全連接工廠,對自動化物流的AGV小車需求很大,基于R17標準設計的體積小巧的DTU產品,將能夠一顯身手。
據悉,該款終端已送樣客戶測試,近期啟動量產,能夠支撐RedCap年內商用的發展進程。鼎橋內部也十分重視,瞄準了IPC、電力、工業MBB等場景的頭部企業展開廣泛合作。
RedCap將成“百億連接”的關鍵助力
RedCap推進商用的大背景是萬物互聯。我國已在去年實現了“物超人”,截止今年6月底,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達到21.2億戶,占移動連接比重超55%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,到2030年,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百億級規模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RedCap正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、提升連接價值的關鍵助力。
三大運營商紛紛入局提前部署RedCap。中國移動已聯合產業鏈順利完成3GPP RedCap R17核心標準制定,主導提出RedCap專屬初始BWP方案等多項方案;中國聯通攜手華為率先完成了全頻段商用網絡RedCap端到端驗證,并成立了5G RedCap產業聯盟;中國電信宣布其物聯網開放實驗室與華為共同完成了5G RedCap實驗室技術驗證,并在深圳打造“RedCap之城”。
芯片廠商、模組廠商也紛紛行動起來,產品種類已是相當齊全。RedCap對帶寬、天線數量、基帶&射頻的簡化,能夠讓行業用戶以更低的成本享受5G技術的賦能,以鼎橋5G工業DTU為例,這款終端僅有2根5G天線。這將大大拓寬5G的應用場景,逐步推動萬物互聯。
當然,RedCap尚處在產業初期階段,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,NB-IoT、LTE Cat.1等物聯網技術曾經走過的路,RedCap也需要再趟一遍——跑通技術、跑通客戶需求、跑通商業模式,最終讓產業鏈更多的廠家主動認識到RedCap的商業潛力,并廣泛參與進來。
其中,鼎橋作為無線專網領域的領軍企業,每年將銷售收入的20%投入到研發領域,因而能夠抓住RedCap的契機,并建立了一定的領先發展優勢。鼎橋中國區總裁馬濤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,公司愿意和運營商、主設備企業、行業客戶、生態伙伴一起,通過專網以及廣域網的全面覆蓋,提速RedCap的商用進程。
“我們希望真正能夠給管道側賦予完整的能力,同時繼續堅持跟行業的結合與融合,共同發現和驗證高價值場景,讓行業真正把連接的能力用起來。鼎橋堅信只有這樣才能釋放連接的價值,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。”鼎橋中國區總裁馬濤如是說。
垂直行業客戶也歡迎RedCap。隨著垂直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,對視頻監控等中高速物聯網的需求不斷提升,同時還希望更低的時延和更高的安全性。RedCap已經走到了商用的關鍵時刻,未來幾年在鼎橋等廠家推動下,有望成為物聯網行業應用的主力軍。